目錄:
編者按: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自發病起,糖尿病就需要隨時監控血糖。那么糖尿病到底如何讓檢測才好呢?對于糖尿病,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解說一下吧!
血糖監測貴在堅持
“糖尿病需要長期自我監測血糖”,對這一點,很多老百姓都知道。但通常情況是,他們在血糖高的時候都買了血糖儀,但隨著藥物治療的進展,血糖逐步得到控制,就不那么重視血糖監測了。過了一段時間,血糖又上升了,他們又來醫院找醫生了,又開始測血糖了。
有的患者,基本上只到醫院來看病拿藥時才測血糖。這說明,我國糖尿病患者堅持自我監測血糖的比率很低,這樣非常不利于病情的管理和控制。
監測血糖控制并發癥
有研究發現,在所有研究對象中,堅持定期監測血糖的患者各種并發癥的發病率降低了1/3,死亡率則降低了近50%。因為,血糖升高往往沒有什么感覺,除非已經引起了并發癥,產生了并發癥的癥狀。須知,悄悄升高的血糖對多種臟器已經產生了損害,日積月累造成了多種器官不可逆的毀損。
如果能夠按照“指南”要求長期監測血糖,僅這一駕“馬車”(糖尿病治療有“五駕馬車”之說,即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血糖監測、藥物治療、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及心理治療),就可以使患者的治療達標率明顯提高,發生并發癥風險明顯降低。
長期控制血糖重要的評估指標是糖化血紅蛋白,其正常值為4%-6%,也是臨床決定是否更換冶療方案的重要依據。在治療之初至少每3個月檢測一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6個月檢測一次。患有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應以空腹和餐后靜脈血漿血糖為準。如果沒有實驗室,則可以應用指尖毛細血管血糖測定,但須定期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