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有多種 養生效果大不同
豆蔻主要有白豆蔻、草豆蔻 、紅豆蔻和肉豆蔻等。雖然功效較相近。但藥用功效的偏重點不同,臨床使用時,要區分清楚。
草豆蔻:又稱之為草寇、草寇仁、草果。為姜科植物草豆蔻 的成熟種子團。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收,曬至8~9成干,剝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干。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功能燥濕行氣,溫胃止嘔。用量:煎湯,3~6克。因富含揮發油,臨用時搗碎,入湯劑宜后下。
白豆蔻:又稱之為白蔻 ,殼蔻、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實,7~8月果實熟,剪下果穗,曬干或烤干。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功能行氣化濕,溫中止嘔,開胃消食。偏重于開胃消食。用量:煎湯,3~6克。因含揮發油,故不宜久煎。煎藥時將白豆蔻打碎或研碎,浸泡30分鐘,后下,煎沸約10分鐘即可,或研成細末吞服。其果殼水煎劑可抑制志賀菌、痢疾桿菌等,對細菌性腹瀉有一定療效,可供藥用。
肉豆蔻:別名豆蔻、肉果、玉果,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種仁。將其種仁在45℃低溫慢慢烤干,去油(主要降低有毒性的肉豆蔻醚、黃樟醚),當種仁搖之作響時即可。味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功能行氣化濕,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量:煎湯,3~10克。含揮發油,故不宜久煎。提倡研成細末沖服,每次1.5~3克,可避免因煎煮造成的揮發油量損耗。過量服用肉豆蔻,可引起嚴重的毒性反應,應引起注意。生品作用相反,有瀉下的作用。
紅豆蔻:別名紅豆、紅蔻 、紅扣、良姜子,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實。于每年11~12月果實剛成熟時采收,將果穗割下后放置陰涼處通風4~7日,等果實成深紅色時脫粒,去掉枝干,曬干。味辛,性溫,歸脾、肺經。功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醒脾消食,解酒毒。多用于溫中散寒或解酒毒。用量:煎湯,3~6克。
總結:以上盤點的這5種美食,其營養價值都是非常高的,并且養生防病功效極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多食用,保健效果很不錯哦!(文章原載于《益壽文摘》,刊號:2012/02,作者:曾健琪、佟曉冬、張興;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