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脾臟養生對策
《壽世保元》中說:“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這里說的“養內”就是要令體內氣血自然流暢,氣機升降無礙,臟腑順著天性本能發揮功能,按部就班的依次展開生長壯年的生命程序而盡享天年。“養外”就是只顧感官享受、滿足欲望,過分注重外表。這樣的人大多是外強中干,容易得大病、暴病,到了老年,可能一擊就倒。所以,人的感官享受,各種欲望就像魔鬼蟄居在內心,在令人得到許多舒適感受的同時,悄悄銷濁著生命。
起居——腹部避寒保暖
生活在北方的人通常要上護脾胃,下護子宮,甲護肚臍。腹部避寒保暖是基礎的養睥。避免在低洼潮濕的地方久住,應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否則會傷筋骨、傷脾胃。傷筋骨得痹癥,傷脾胃則經常腫悵、身體沉重、陽氣虛而濕氣重。
飲食——滋補同時注意理氣
三餐按時規律,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不要太晚。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吃滾燙或者冰涼的食物;滾燙傷食道和胃,冰涼傷脾胃血脈。
老年人 進補之前,必要先看脾胃行不行、受不受得了,如果舌苔干凈,大便暢通,肚子不痛不脹,說明脾胃健運,可以放心補益。但是,像鮑參翅肚、海鮮魚蝦、香濃肉湯、阿膠、首烏、熟地、牛肉等滋補陰柔的補品,一定要配些理氣、行氣、助消化的藥食,而且不宜長久服用。食補的好載體就是粥、湯水。 多鹽多酸的飲食習慣,會助濕生濕,不利于脾胃健運。尤其在雨水多、潮濕的季節和低洼潮濕之處,飲食上更要少鹽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