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年輕,只為健康
長壽前提是健康和高質量的生活,疾病纏身、舉步維艱,或是渾身插滿管子度日如年,都與長壽的內涵相去甚遠。失去活力的生命,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你也許想象不到,絕大多數百歲老人的生活,是既有條理又講究質量的,不僅是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高過小他們二三十歲的隔輩人,連生命體征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頑強與堅韌。
杰伊·奧利昂斯基早就發現了這個奇怪的現象,他說,過去沒有人會質疑,慢性病、行動不便、癡呆癥的概率會隨著時間的腳步無情地增長,但是,根據調查研究證明,與80歲的人相比,那些90歲以上的壽星們的身體更加健康,行動也更利索。
美國波士頓托馬斯·貝勒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也發現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現象。臨床發現,老年癡呆在85歲以上的老人中的發病率為40%,在90歲以上的老人中發病率是50%,但在百歲以上老人中的發病率卻只有25%。
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老年人活得歲數越大,對抵御老年病似乎越有準備,開始是心理的準備,逐漸反映到機體上。不是對老之將至的恐懼,而是從容積極的應對。從歷史的角度看,那些活過90歲以上高齡的老者,一定是長期以來擁有健康體魄的人。這些具有強悍生命力的個體,具有延緩時間腳步的神力。他們不僅活得長久,也活得更加健康。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們也不會遭受疾病的困擾,而是清爽地享受“無疾而終”。
需要說明的是,抗衰老不等于變年輕。科學不可能,也不應該幫助老年人重新年輕起來。因為返老還童是錯誤而又不可能實現的想法。科學和科學家要做的是延長人類進入老年之后的壽命,并且要保證他們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惟其如此,才能讓他們享受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