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隨著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對養生越來越注重。人們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了。但是長壽也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些長壽因子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如何才能長壽。
怎樣活過一百歲
英國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年齡高達405歲的蛤。因為它出生在中國的明朝,所以將其命名為“明”。它有幸成為地球目前已知的壽命長的生物。想想自己只有幾十年的生命,很多人不禁發問,人類的壽命是否能夠更長些?
人類的長壽夢想幾乎與人類的文明史同步。但不幸的是,千百年來探求長生秘訣的人士,不是誤入歧途,害人害己,就是遭遇坑蒙拐騙,弄虛作假,或是陷入偽科學的陷阱,不能自拔。
如今,以生命科學的發展作支撐,醫學界通過研究,將為人類實現長壽夢想提供可能的選項—
據專家推斷,公元前275年時,人類的平均壽命為26歲;到了1900年,因為營養、衛生條件的改善及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的平均壽命上升為49歲。近50年來物質文明的空前繁榮,使人類從飲食到健康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和高度,平均壽命又增長了近20歲。于是,有人斷言,按此速度增長,150年后人類可以輕松活到120歲。
據統計,近一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百歲壽星出現激增。以美國為例,60年前,美國百歲以上的人只有2300位,現在美國百歲以上的人已接近10萬。世界衛生組織估計,50年后,全世界百歲以上的人口將從目前的30多萬猛增至3200萬。
決定長壽的因素
現實中,讓不少人深感困擾的是,為什么有的人喝酒抽煙,一輩子不注重均衡飲食和養生保健,卻仍然可以長壽;而有的人生活規律、無不良嗜好,做任何事都首先想到是否有利于健康,豈料剛拿到退休證便撒手人寰。每遇類似事例, “胡吃悶睡”者總會大發感慨,對講究養生保健人士極盡諷刺和嘲笑。
那到底是什么在決定著我們的健康與長壽呢?是先天的基因,還是后天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答案很簡單,二者缺一不可,我們的壽命就是被這內外兩大因素牢牢控制著。美國的人口學家杰伊·奧利昂斯基和他的研究小組,用11年時間,對410名百歲老人進行尋訪調查后發現,他們父母的平均壽命比當時一般人要高9~10歲。科學家得出結論,遺傳基因對人類的健康長壽至關重要。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百歲老人的基因都是完美組合,除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的基因外,有害基因的數量相對較少,故而極大地降低了他們罹患各種老年病的風險。
另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人群是在日本沖繩。這里是世界百歲老人占人口比例高的地區。檢測發現,90%以上沖繩人的基因良好,包括染色體端粒長度、DNA耐損傷度和甲基化等指標均排在已知人群的前列。從生活習慣看,沖繩人喜歡運動,70歲還堅持工作的人占該年齡段人口的84%。海產品、粗糧和水果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很少,而且絕不暴飲暴食。此外,沖繩乃至日本人健康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以積極樂觀、認真進取的心態憧憬生活。在健康學家看來,沖繩人長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正是完美基因和良好生活習慣兼具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