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養生篇
“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而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節的自然特色。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于上升和增多。人們按舊歷習俗開始“迎春”,我國的臺灣還將立春這一天定為“農民節”這是冬三月農閑后的后一天休息。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農事活動由此開始,這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細微的神妙的春意。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達。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于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于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發,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