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自然境界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后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任務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學境界,因為只有通過哲學,獲得對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達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學的產物。道德認為,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成某些道德習慣的人。他的行動和生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的任務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說,哲學家必須從感覺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學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高的成就就是自己與宇宙同一,而在這個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國哲學總是傾向于強調,為了成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覺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有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他是在覺悟狀態做他所做的事,別人是在無明狀態做他們所做的事,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生的意義,構成了他高的人生境界。
總結:擁有良好的心理,不但對心理健康有好處,而且對身體也有極大的好處,對于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好處也是非常多的。希望小編以上這些介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哦。(文章原載于《中外健康文摘》,刊號:刊號:2012/02,作者:馮友蘭、匠英一、郭勇、朱敏然,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