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痛經是每個女人都會有的煩惱,但是你知道經常痛經也可能是疾病來襲么?到底什么樣的情況表明身體出問題了呢?
痛經 拉響健康警報
女性痛經可能是疾病信號
婦科疾病專家指出,痛經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后者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不過,經期輕微的小腹墜脹或一過性的輕微疼痛不算在內,痛經主要指下腹疼痛難以忍受,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甚至需要用止疼藥來緩解。
前列腺素導致原發性痛經
而幾乎一半的痛經屬于原發性的,即從十幾歲月經初潮就開始的疼痛,通常患者年紀較輕。這主要因為女性的子宮內膜會產生“前列腺素”,它在生理期幫助子宮肌肉收縮,并促進組織及血液排出。如果前列腺素濃度較高,就會造成子宮緊縮幅度大、甚至痙攣,產生痛經。還有的是因為子宮頸屈度大、位置異常或宮頸狹窄而引起。
繼發性痛經可能是疾病的預兆
而繼發性痛經則是在初潮時沒有過疼痛,后天逐漸出現的疼痛,患者年齡一般在25歲以上,可能因生殖器官的病變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一定不能忽視。
婦科疾病專家:痛經須對癥治療
不過,即使是原發性的痛經,也不是生理期應當忍受的“必然現象”,也預示著身體某個部分的不和諧。專家指出,面對痛經,一定不要“忍”。
原發性的痛經大多因為愛吃生冷辛辣、受涼或情緒壓力而引起,對此建議增強體質、調節內分泌、改善生活習慣,便可自然緩解,但注意不要隨意亂服藥物。而對于子宮位置不良、宮頸口狹小造成的原發性痛經,部分患者在生育后可以好轉。
而對于因疾病引發的繼發性痛經尤其是當疼痛長期持續、無法忍受時,則建議及時到醫院就醫,查清病因后對癥治療,更不要亂服藥物。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發重度痛經的主要疾病,很多需要手術;還有盆腔炎,應進行抗炎治療;原因不明的嚴重痛經,則需要使用合適的藥物來緩解。
婦科疾病專家還提醒,很多人由于寒濕凝滯而使痛經加重,一定要注意經期保暖,不要為了美而穿得很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