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肺不張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無氣或肺內氣量減少,伴有肺組織萎陷、肺體積縮小者,稱之為肺不張。它是一種疾病名稱,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肺部病理形念學改變,肺科臨床較為常見。主要癥狀是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紺。患者早期亦可無癥狀,或僅見陣發性咳嗽、咳痰,輕度胸悶或活動后氣急;如氣管因異物、痰栓、血塊和膿塊引起的急性阻寒,致使大面積肺不張時,可發生明顯的呼吸困難,胸悶氣短,心動過速,發紺,或有循環衰竭和胸廓萎陷,乃主窒息死亡。肺不張屬于中醫“喘癥”“肺萎”“肺癆”等范疇。
方1
主治:肺不張。配方:茶葉、白僵蠶各等份。用法:共為細末。蜂蜜調服5g,每日2次。
4、肺炎
肺炎是肺部急性感染所引起的肺實質性急性炎癥。因感染源不同,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過敏性、真菌性肺炎等,其中以細菌性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及病毒性肺炎較為常見,大葉性肺炎發病急,主要癥狀為突發寒站、高熱、咳嗽,胸痛,氣短,呼吸困難,鼻翼扇動,吐痰少而清,2~3日后,痰變為稍稠鐵銹包或黃色粘液痰,有時痰中帶血,嚴重者有全身疲乏、四肢發涼、口唇發紺,甚至昏迷。支氣管肺炎與大葉性肺炎癥狀基本相同,只是發病較慢,癥狀較輕,恢復也慢,病毒性肺炎起病較緩慢,可出現頭痛、發熱、咳嗽、痰不多呈粘液性。
本病屬中醫“風溫犯肺”、“肺熱咳喘”的范疇。發病多因寒溫失調,飲食不節,而導致衛氣不固,風寒、風溫之邪乘虛犯肺,肺失清肅,邪熱閉肺,痰熱壅盛,阻于氣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