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天氣干燥,人就容易產生靜電,雖然說這點電不至于危害人的生命,但是頻繁的觸電也讓人感覺到非常的煩躁。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幾招如何避免靜電的危害。
避靜電 我有妙招
在氣候干冷的春季,人們經常出現被“電擊”的現象。尤其在居室與床鋪上,只要一動,就有被電“蜇”的可能;特別是脫毛衣時聽到“嚓嚓”的聲音,在晚上光線暗時還能看到綠色的火花;或者在鋪有地毯的房間行走時,也有這種現象發生……讓人厭煩,但又無計可施,這都是靜電惹的禍。
人體靜電是怎么產生的
關于體外污染源靜電,主要是由充滿靜電荷的空氣與空間污染、衣物之間或衣物與身體間摩擦造成的,因此身處不同的家用電器環境,或是穿著不同材質的衣物時“帶電”多少是不同的。比如穿化學纖維制成的衣物就比較容易產生靜電,而棉制衣物產生的就較少。而且由于干燥的環境更有利于電荷的轉移和積累,所以秋冬春季人們會覺得身上的靜電較大。
至于生理源靜電,則是一切生命都能產生電,這種電叫生物靜電。組成人體成分與結構的復雜性,決定了人體靜電結構的多樣性。例如水在人體內的含量,約占體重的70%,其分布情況是:唾液中99%是水;腦漿中90%是水;血液中80%以上是水;肌肉中76%是水;骨骼中22%是水。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種碳、磷、硫及鐵、鋅、鈣、鉀、鈉、鎂等微量物質,總稱為體液。
由于在人體存在大量的水與微量金屬元素等,所以人體內存在不少游離態的電荷。而且,人體細胞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電介質結構,每個細胞就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三層,內層與外層都是蛋白質,中間一層是磷脂分子層,這一切決定了人體存在靜電形態。而且,人體器官還會不斷地發出電信號,如心臟的跳動,可至皮膚表層產生0.001~0.002伏、頻率約幾十周的電信號。大腦也能產生0.00002~0.0001俠、頻率為10周的冷電信號。心電圖與腦電圖就是人們心臟與大腦活動的靜電記錄。
外源靜電的沖突效應
靜電是由原子外層的電子受到各種外力的影響發生轉移,分別形成正負離子造成的。于是,體外污染源靜電作用人體時,便會與生理源靜電產生不同程度(視外源靜電壓大小)的沖突,于是給人體帶來一定危害!
美國生物學家拉切爾·庫克是一位專門研究人體靜電的專家,他的新試驗表明,人體的體外源靜電產生主要是因為秋冬春季降雨少、溫度比較低、空氣比較干燥時,家用電器和電腦產生的,以及皮膚與衣服、農服與衣服之間長期摩擦產生的。當人體吸收外源靜電后,一方面,在人體吸收外源靜電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釋放出來,讓人產生“蜇人’的感覺,甚至脫衣服時聽到“嚎嚓”的生音,在光線較暗時還能看到炫綠色的火花;另一方面是外源靜電吸存在體內于生理源靜電產生靜態沖突,影響人體相關組織和器官的性態功能,日久給人體健康帶來一定危害。
人體外源靜電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周圍天氣的濕度。庫克的新研究還太表明,通常,“人體逐漸積累起來的外源靜電電壓超過3000使時,就會與生理源靜電發生沖突出現“蜇人”現象。靜電擾人體超過7000伏時,就會向外界放電使人產生“瞬間電擊”感,這時會聽到“嚓嚓”或“咝咝”的響聲,例如撫摸導體的手感到又麻又痛。當然,人身上的靜電雖然電壓很高,但由于電流很小,不會,發生類似“觸電”的危險。庫克的實驗還證明,在干燥的季節,人體污染的外源靜電可達幾千伏甚至幾萬伏。除了健康因素外,靜電電壓為5萬伏時人體沒有不適感覺,帶上12萬伏高壓靜點時也沒有生命危險。但是,靜電放電也會在其周圍產生電磁場,雖然持續時間較短,但強度很大。目前,庫克的調研小組正在研究靜電磁場對人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