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躲夜抑郁網絡找安慰
高校心理老師們在工作中發現,不少夜間沉迷網絡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失眠、情緒低落、心情煩躁的現象,用他們的話說:“只有與網絡為伴,我們才感覺到自信和力量。”
某大學哲學系大四學生小孫一直為找工作的事情而煩心,尤其到了晚上,總是覺得漫漫長夜難以忍受煎熬,活著特別沒意思,這種時候他總是無所事事地在網絡上閑逛,遇到同學或朋友時,就有一陣沒一陣地聊天,偶爾也到BBS上插科打諢,然后看看帖子和新聞,再盯著屏幕發發呆,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三四點。
專家網絡方式教學生戒網癮
國外的研究表明,互聯網成癮癥與抑郁水平存在一定關系。美國心理學教授總結了1990年以來40多位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網絡成癮癥傾向的個體常常是孤獨和抑郁的,他們喜歡獨處、敏感、傾向于抽象思維、警覺、不服從社會規范等。
復旦大學學聯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曹高舉老師也在調查中發現,網絡成癮癥的大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孤僻,不善于拓展交往圈、人際溝通乏術。
調查還表明,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們在網絡上多半時間花在聊天、游戲、看電影和交換電子郵件等,即便要對他們進行疏導,也要分游戲成癮、聊天成癮、技術成癮、信息成癮和色情成癮等來對癥下藥。
作為新技術手段的網絡也成了攻克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有效途徑。目前滬上已有高校心理教師通過網絡QQ聊天等形式與學生溝通,跟蹤輔導,以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專家認為,網絡成癮學生還應把網絡上的機智、幽默和愛心轉移到社交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