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格檢查
?。?)一般檢查:常有低熱,占肺栓塞的43%,可持續一周左右,也可發生高熱達38.5℃以上。發熱可因肺梗死或肺出血、肺不張或附加感染等引起,也可能由血栓性靜脈炎所致。因此,臨床醫師即使發現肺浸潤陰影也不一定都是肺部炎癥,要想到肺栓塞的可能。70%的肺栓塞患者呼吸頻率增快,≥20次/min即有診斷意義,高可達40~50 次/min。44%有竇性心動過速。19%出現發紺,這既可能因肺內分流,也可能由卵圓孔開放所引起。多汗11%,低血壓雖不甚常見,但通常提示為大塊肺栓塞。
?。?)心臟血管系統體征:主要是急、慢性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一些表現。除心率加快外,也可出現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及心房顫動等。胸骨左緣第二、三肋間可有收縮期搏動,觸及肺動脈瓣關閉性振動,53%有肺動脈第二音亢進,23%聞及噴射音或收縮期噴射性雜音。當存在三尖瓣反流時胸骨左緣第四、五肋間可出現三尖瓣收縮期雜音,隨吸氣增強,當右心室明顯擴大,占據心尖區時,此雜音可傳導到心尖區,甚至達腋中線,易與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關閉不全相混淆。也可聽到右心性房性奔馬律(24%)和室性奔馬律(3%),分別反映右心順應性下降(如右心室肥厚、擴張)和右心功能不全??沙霈F頸靜脈充盈,搏動增強,是肺栓塞十分重要的體征,也是右心功能改變的重要窗口。第2心音分裂消失或呈固定性分裂。肝臟增大,肝頸靜脈反流征和下肢水腫等右心衰竭的體征。急性肺栓塞或重癥肺動脈高壓可出現少~中等量心包積液。肺栓塞后“類心肌梗死后綜合征”也可發生心包積液和心包摩擦音。
?。?)呼吸系統體征:一側肺葉或全肺栓塞時可出現氣管移向患側,膈肌上抬。病變部位叩診濁音,肺野可聽及哮鳴音和干濕啰音(15%)。也可聞及肺血管性雜音,強度不大,其特征是吸氣過程雜音增強,部分患者有胸膜摩擦音,以及胸腔積液的相應體征。除肺栓塞本身引起的心肺體征外,誘發肺栓塞的其他基礎疾病的體征亦應認真檢查。
有的文獻認為高達90%肺栓塞的栓子來源于深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被認為是肺栓塞的標志(mark),因此,靜脈血栓形成的檢查十分重要。但非常遺憾的是,約半數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物理檢查是正常的。常見的異常所見有患肢腫脹或兩下肢不對稱性腫脹,兩側肢體周徑相差1cm即有診斷意義。通常小腿腫脹反映腘靜脈有堵塞,整個下肢腫脹提示髂外靜脈或股髂靜脈堵塞,單純股靜脈血栓形成肢體一般不出現腫脹。伴隨腫脹可自覺肢體脹痛、壓痛、Homan征陽性、僵硬度增加、淺表靜脈擴張,急性者皮膚潮紅、發熱,慢性者出現色素沉著。單純靜脈瓣功能不全不伴堵塞者僅出現靜脈曲張,否則多伴有腫脹。因局部靜脈堵塞引起的肢體腫脹不反映右心功能不全,但有時也可二者兼有,應仔細鑒別。
二、診斷
臨床癥狀及體征常常是非特異性的,且變化頗大,與其他心血管疾病難以區別。癥狀輕重雖然與栓子大小、栓塞范圍有關,但不一定成正比,往往與原有心、肺疾病的代償能力有密切關系。
?。ㄒ唬┘毙源竺娣e肺栓塞: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重度呼吸困難、心肌梗死樣胸骨后疼痛、暈厥、紫紺、右心衰竭、休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及抽搐。甚至發生心臟停搏或室顫而迅速死亡。
?。ǘ┲械却笮〉姆嗡ㄈ撼S行毓呛筇弁醇翱┭?。當病人原有的心、肺疾病代償功能很差時,可以產生暈厥及高血壓。
?。ㄈ┓蔚奈⑺ㄈ嚎梢援a生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ㄋ模┓喂K溃撼S邪l熱、輕度黃疸。
約20%~30%患者未及時或未能獲診斷和治療而死亡,若能及時診斷和給予抗凝治療,病死率可望降至8%,故早期診斷十分重要。應仔細搜集病史。血清LDH升高,動脈血PO2下降、PA~aO2增寬。心電圖有T波和ST段改變(類似心肌梗塞圖形)、P波和QRS波形改變(類似急性肺心病圖形)。X線顯示斑片狀浸潤、肺不張、膈肌抬高、胸腔積液,尤其是以胸膜為基底凸面朝向肺門的圓形致密陰影(Hamptom駝峰)以及擴張的肺動脈伴遠端肺紋稀疏(Westermark征)等對肺栓塞的診斷都具有重要價值。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是診斷肺栓塞敏感的無創性方法,特異性雖低,但有典型的多發性、節段性或楔形灌注缺損而通氣正常或增加,結合臨床,診斷即可成立。肺動脈造影是診斷肺栓塞特異的方法,適用于臨床和核素掃描可疑以及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例。表現為血管腔充盈缺損、動脈截斷或“剪枝征”。造影不能顯示≤2mm直徑小血管,因此多發性小栓塞常易漏診。磁共振為肺栓塞診斷的有用的無創性技術,較大栓塞時可見明顯的肺動脈充塞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