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寶寶發燒,你是否認為跟我們大人一樣,是感冒受涼而引起的呢?醫生卻告訴家屬,寶寶要先腹瀉,才有助于退燒!寶寶積食發熱是怎么引起的呢?它的主要癥狀生活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下次寶寶發熱你就不會手足無措了
寶寶發熱消積食退熱快
消積食 退熱快
3歲的貝貝發燒了。第一天,貝貝媽比較鎮定,因為貝貝并沒有別的癥狀,精神不錯,體溫也沒有超過38.5度,就沒有做任何處理。
第二天,貝貝還是沒有退燒,媽媽忍不住喂了退燒藥,但是效果不好。
第三天,貝貝媽趕緊帶著孩子來到了河南省中醫院兒科,該科副主任醫師王中玉給貝貝檢查后,告訴貝貝媽:貝貝除了咽部有些紅,其他沒有任何異常,血常規也無異常,主要還是考慮食積引起的發熱,讓孩子吃點清熱、消食的藥物,多拉幾次大便就會好了。
回到家后,貝貝的奶奶堅決反對讓貝貝服用通便的中成藥,她認為,貝貝已經發燒了,再讓孩子拉肚子,這不是火上澆油嗎?貝貝媽自己也覺得有點納悶,便沒有遵照醫囑服藥。可一直到了第5天,貝貝還是有點低熱,并開始出現干咳的癥狀。
家人都急了,打電話給王大夫,在得知貝貝媽并沒有按照醫囑用藥時,王中玉也很無奈:“很多家長都有這種想法,認為孩子病了,不能再讓孩子腹瀉了,卻不知只要大便通了,將積食全都排出,發熱等癥狀便會立刻好轉。“沒
有內熱,不得外感啊!”回到家后,貝貝媽立刻給貝貝服用了健脾通便的藥物,貝貝在拉完3次大便后退燒了,一天后,干咳也沒有了。
為啥孩子拉肚子了,才能退燒呢?
據王中玉介紹,臨床是上有不少孩子發熱都是由于食積引起的,有的孩了。在平時就表現為手心、腳心發燙,但體溫可以正常。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食積、 陰虛的主要表現,主要兒童脾胃先天不足,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補充營養,總是給孩子吃一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從而進一步加重了脾胃負擔,造成飲食停滯、積久化熱,從而出現手足心熱、腹部發熱、腹脹的現象,這樣的孩子還常伴有食欲不振、大便干結、舌苔紅、口味異常等癥狀。
王玉中提醒家長,一定要主要讓孩子合理飲食,少吃膨化食品,定時定量,多吃薪鮮水果、時令蔬菜、粗纖維食物,如豆制品,黑木耳,小米,大麥、扁豆、黃瓜等,水果可選鴨梨,香蕉、大棗、獼猴桃等。
上述食品均為甘寒,甘涼或甘平之品,甘酸而化陰,寒涼可治熱,正好可補陰去內熱。
如果孩產出現口臭、夜間磨牙、流口水、睡眠不安等情況時,應根據情況給予消食藥物,如四蘑菇湯。健兒消食口服液等;一旦孩子出現發熱,腹瀉、厭食等情況,應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