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治療中晚期肺癌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30萬人死于肺癌,而85%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失去手術機會,這其中又有30%患者因腫瘤阻塞氣管、支氣管導致嚴重呼吸困難,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早在1845年至1851年間,英國內科醫師詹姆斯阿路特,開始將冷凍的破壞作用用于臨床工作。他采用一個特殊的裝置將鹽和冰硝混合在一起,使局部溫度達到-18℃來治療晚期子宮癌,結果發現能夠有效地減輕疼痛,控制腫瘤生長和減輕癥狀。在20世紀60年代初,冷凍外科領域的下一個突破性發展是,庫珀和李發明了液氮冷凍探頭,可達到-196℃,使冷凍腦組織成為可能。1964年,阿姆斯和沃克爾進一步改進了探頭,該探頭能夠迅速制冷而且不需要熱絕緣,這種狀態是可以被調控的。在這一時期,冷凍外科得到廣泛推廣,被運用于腦外科、眼科、乳腺癌、前列腺癌、視網膜脫離、痣瘡、婦科疾病、骨腫瘤和食管腫瘤。
將冷凍外科用于治療氣管、支氣管內腫瘤開展得較晚,主要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冷凍探頭可以插入氣管、支氣管內用于治療,同時對氣管、支氣管內粘膜的愈合缺乏足夠的認識。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一系列有關這方面的動物實驗,同時研制出了專用于硬質支氣管鏡的小直徑探頭,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現在,冷凍外科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用于治療氣管、支氣管腔內疾病。
對于不能手術切除的肺類癌腫瘤,冷凍療法可有效地改善癥狀,甚至治愈疾病,或使腫瘤由不能切除變為可切除性。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自2002年3月起,應用硬質氣管鏡和纖維支氣管鏡冷凍治療晚期中心型肺癌75例,取得較好療效。
據介紹,經支氣管鏡冷凍治療的優點主要有患者耐受性好;操作簡便易行、安全有效;費用低,很快緩解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增加放化療的敏感性;增加機體抗腫瘤免疫力;無X線照射;纖維支氣管鏡具有較好的可彎曲性,可治療3—4級支氣管甚至更遠端病變。但是,該方法只作為姑息治療,很難達到臨床治愈,故術后復發幾率較高,但只要病人狀況允許,可重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