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的癥狀及預防
纖維肌痛綜合征屬于風濕病的一種,特征是彌漫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常伴有多種非特異性癥狀;典型的情形是患者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有顯著的壓痛,無特異的實驗室或病理學所見能幫助診斷。
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原因不明,但患者可有先前的軀體或精神創傷史。纖維肌痛綜合征有各種各樣的癥狀和體征,目前尚無本病的診斷標準,故纖維肌痛綜合征很難治療,期望治愈在當前是不切實際的。本病的治療組應包括醫師、護士、精神健康專業工作者和康復師。
本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文獻報道與睡眠障礙、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及免疫紊亂有關。
纖維肌痛綜合征多見于女性,常見的發病年齡為25~45歲。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主要有下述4組癥狀。
1.主要癥狀
全身廣泛性疼痛和廣泛存在的壓痛點是所有纖維肌痛綜合征病人都具有的癥狀。疼痛遍布全身各處,尤以中軸骨骼(頸、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帶、骨盆帶等處為常見。其他常見部位依次為膝、手、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病人將這種疼痛描寫為刺痛,痛得令人心煩意亂。病人常自述關節痛,但細問則答稱關節、肌肉甚至皮膚都痛。
另一個所有病人都具有的癥狀為廣泛存在的壓痛點,這些壓痛點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組織中,往往呈對稱性分布。在壓痛點部位,病人與正常人對“按壓”的反應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則無區別。以測痛計測量,低于正常人的壓力,即可引出壓痛。
2.特征性癥狀
這一組癥狀包括睡眠障礙、疲勞及晨僵。約90%的病人有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易醒、多夢、精神不振。50%~90%的病人有疲勞感,約一半病人疲勞癥狀較嚴重,晨僵見于76%~91%的病人,其嚴重程度與睡眠及疾病活動性有關。
3.常見癥狀
這一組癥狀中常見的是麻木和腫脹。病人常訴關節、關節周圍腫脹,但無客觀體征。其次為頭痛、腸激惹綜合征。頭痛可分偏頭痛或非偏頭痛性頭痛,后者是一種在枕區或整個頭部的壓迫性鈍痛。心理異常包括抑郁和焦慮也比較常見。此外,病人勞動能力下降,約1/3的病人需改換工種,少部分人不能堅持日常工作。以上癥狀常因天氣潮冷、精神緊張、過度勞累而加重。
4.混合癥狀
原發性纖維肌痛綜合征很少見大部分纖維肌痛綜合征病人都同時患有某種風濕病。這時臨床癥狀即為兩者癥狀的交織與重疊。
診斷標準:FS是一個綜合征,沒有特異化驗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根據臨床特征及典型壓痛點進行確診。
目前采用1990年纖維肌痛綜合征的分類標準,其內容如下。
1.持續3個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 身體的左、右側,腰的上、下部及中軸骨骼(頸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同時疼痛時才認為是全身性疼痛。
2.壓痛點用拇指按壓 按壓力約為4kg,按壓18個壓痛點中至少有11個疼痛。這18個(9對)壓痛點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著處;斜方肌上緣中點;第5~7頸椎橫突間隙的前面;岡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內側緣;肱骨外上髁遠端2cm處;第2肋骨與軟骨交界處;臀外上象限,臀肌前皺襞處;大粗隆后方;膝內側脂肪墊關節折皺線的近側
纖維肌痛綜合征是一種特發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對它的治療方法也不多。目前的治療主要致力于改善睡眠狀態、減低痛覺感受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
3.護理
(1)避免癥狀加重的因素:如避免寒冷潮濕,軀體和神經疲勞,不能復原的睡眠、體力活動過度或過少。
(2)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3)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結語:平時多注意鍛煉,注意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我們遠離那些疾病。(文章原載于《大眾健康》,刊號:2012.02號,作者:高然,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