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人藥膳三則
李麗的媽媽4天前突然右側肢體不能活動,被家人送往醫院,經醫生診斷為“腦梗塞”。李麗心里很著急,以為媽媽肢體無力是因為身體虛弱,聽人說豬腳煲花生能強身健骨,于是她晚上在病房陪護,白天趕回家熬了四五個小時的湯,但她媽媽喝后卻覺得腹脹,胃口差,大便不通。
大凡中風病人的家屬都非常關心病人日常飲食,諸如“該煲什么湯”、“可不可以吃肉”等是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中醫認為,中風病病因病機非常復雜,屬“本虛標實”,急性期由于發熱抽搐或臥床,胃腸道蠕動減慢,消化吸收功能減低出現便秘,胃口不好,舌苔厚膩,脈弦,多表現“標實”為主。此期的病人飲食宜清淡,應給予營養豐富但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漿、米粥、軟面條、雞蛋、魚類、瘦肉,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平時喜歡喝湯的病人,家屬可將魚肉或瘦肉摻在蔬菜中一起剁碎滾湯飲用。適當多飲水,以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發生。不宜煲一些過于“滋補”的湯類,以免“留邪”,影響病人的康復。
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的病人,主要表現是“本虛”為主,兼有標實。飲食則要注意扶正氣,以達到“祛邪”的目的。常可選用黃芪、黨參、當歸、田七、丹參、雞肉、瘦肉(豬、牛)、蛇類、龜類等,但“補”的法則要根據病人證候特點制定。值得提醒的是,不論哪一期,病人都應忌濃茶、酒及煎炸肥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