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六類食物中暗藏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這種物質很容易潛入多種食物,我們知道亞硝酸鹽是會對身體帶來一定的傷害的,不但會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更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那么,我們怎樣才能遠離亞硝酸鹽的危害呢?接下來就來為大家找出六大嚴重的亞硝酸鹽“潛藏地”,并提供安全飲食策略。
第一名、粉嫩熟肉
各種熟肉中含有的亞硝酸鹽,是目前嚴重的。因為它可以讓肉煮熟后顏色粉紅、口感鮮嫩,明顯延長保質期,所以它已經成為食品加工業中肉制品添加劑的必用配料。餐館里,廚師們烹調許多肉菜都離不了它。熟肉制品店也自然是“愛它沒商量”。現在各種燒烤肉制品、羊肉串、腌制品,以至驢肉、鹿肉、羊雜、內臟等,幾乎都會加入亞硝酸鹽。一些所謂“傳統工藝制作”的產品,哪怕是雞、鴨制品也不能幸免。
安全策略:別太紅,別太嫩。雞肉煮熟后應當是白色或灰白色的,豬肉應是灰白色或淺褐色的,而本來紅色的牛羊肉應當變成淺褐色至褐色。如果顏色是粉紅色的,而且這種粉紅色從里到外都一樣,那么一定是添加了亞硝酸鹽。此外,用了亞硝酸鹽的肉特別水嫩。本來肉類是由肌纖維構成,煮熟后能夠撕出非常細小的肉絲。但如果熟肉基本上吃不出肉絲的感覺來,嫰得比豆腐干還要軟,而且水分特別大,就有加入亞硝酸鹽的嫌疑。
第二名、剛做的腌菜
很多人都愛吃清爽的腌菜或者泡菜,但大家都知道腌制食品不利健康。除了鹽含量過高之外,亞硝酸鹽或亞硝胺含量高是主要原因。不過,只有在腌制時間不合適的產品中,亞硝酸鹽含量才會高到引起麻煩的程度。
安全策略:腌制20天以上。一般來說,腌制20天之后的腌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已經明顯下降,一個月后是很安全的。此外,添加鮮蒜、鮮姜、鮮辣椒、維生素C等均可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
第三名、吃剩隔夜菜
隔夜菜也會產生亞硝酸鹽,這是因為細菌開始大量繁殖的緣故。吃菜時經過筷子攪來攪去,細菌會和蔬菜充分接觸。即便吃完后把剩菜放在冰箱里,細菌也會緩慢地滋生。而且放的時間越長,產生的亞硝酸鹽就越多。
安全策略:水焯、水發更安全。在炒、拌蔬菜前先焯水,能讓大部分亞硝酸鹽流失在水里,就算“隔夜”也不會產生太多。同樣,水發的木耳、銀耳等也比較安全。因為它們是水發品,經過反復水泡后,亞硝酸鹽含量大大降低。當然,炒過的菜餐后馬上放到冰箱里,下一頓就全吃完,產生的亞硝酸鹽也不會達到中毒、致癌的程度,大家可以放心。不過,好在炒菜時先要有計劃。既然知道一大盤蔬菜吃不完,不妨當時就撥出一部分放在干凈碗或保鮮盒里蓋好,冷卻到室溫之后直接放入冰箱。這樣接觸細菌比較少,亞硝酸鹽產生也少,下一餐熱一熱就可以放心吃了。銀耳湯也是一樣,分成幾份放在冰箱里,每次取一份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