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
有些人在天氣寒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中醫(yī)認為這種表現屬于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足臨泣穴位置: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位置: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jié)上方四寸的位置。
小貼士
足臨泣穴主治:頭痛、眼痛、目眩、乳癰、瘰疬、脅肋痛、瘧疾、中風偏癱、痹痛不仁、足跗腫痛、頭痛、腰痛、肌肉痙攣、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癥等。
陽輔穴主治:偏頭痛、眼痛、腋下腫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腳氣、瘰疬。
肚臍
中醫(y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另外,還可在中脘穴(位于臍上4寸)和胸骨下劍突連線的中點處熱敷或艾灸,有助于胃腸保暖。
小貼士
神闕穴是人體生命隱秘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經常對神闕穴進行保養(yǎng),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腹脹、瀉痢脫肛、中風脫證等有獨特的療效。
神闕穴的保健方法: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180下。
其二是聚氣法:端坐,放松,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穴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