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刺激大腦有助治療中風
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對因中風而喪失部分行動能力的患者來說,使用微弱電流刺激大腦中的特定部位,可以幫助他們改善行動能力。
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新一期《腦》雜志上報告說,他們請一些中風患者參與了電流刺激試驗。這些患者年齡在30歲到80歲之間,男女都有,中風類型多樣,但都在接受電流刺激后出現了行動能力改善的現象。
在試驗中,患者大腦特定部位被貼上電極,然后被施加約為1毫安的微弱電流刺激,持續約20分鐘。這些患者被要求在電流刺激之前、過程之中和之后都根據電腦屏幕上的提示做相應動作,結果顯示在電流刺激過程之中和之后,他們的反應時間可縮短5%到10%。
研究人員夏洛特·斯塔格說,電流刺激所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患者自身也能感覺到這一點。這種效果在一次電流刺激后可持續約一小時,但研究人員相信,如果每天有規律地進行這種電流刺激,改善患者行動能力的效果會是長期的。
德國科學家解開動物肢體再生之謎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24日宣布,他們經過30年的研究,成功解開動物肢體再生之謎。
康斯坦茨大學貝格曼研究小組通過對斑馬魚的研究,證明視黃酸是再生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物質。斑馬魚是肢體再生能力強的動物之一,它的鰭、鱗和部分心臟都可以再生。
貝格曼稱這項成果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因為2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不清楚視黃酸對斷肢再生起到怎樣的作用。
經科學家研究,斑馬魚的鰭再生之前,傷口由多層組織封閉起來。斷肢點下的細胞會失去自身的特性而形成胚基。研究人員發現,斑馬魚通過特殊的遺傳機制,讓視黃酸控制胚基形成,從而完成鰭的再生。
視黃酸在動物、包括人體內由維生素A合成,可以激活再生所必要的基因。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婦女在懷孕期間未攝入足夠維生素A可能會導致嬰兒發育不全。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尚無法應用到人類截肢再生治療。
結語:對于健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但是經過無數省會經驗積累出來的精華大家可千萬不要再懷疑了?。。ㄎ恼抡浴吨型饨】滴恼?,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