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養生保健招 讓你轉季不生病
春寒料峭,各類疾病容易侵襲,再加上春季濕度增加,有利于各類病菌繁殖,因此從冬季過渡到春季之后,在養生方面要有適當的變換。今天小編就教大家春季養生保健招,幫助大家健康度過轉季期。
陽氣郁積易上火 立春養陽助生發
初春時節氣溫有了一定回升,但寒氣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時常來襲。此時人體猶如剛發芽的幼苗,氣血從內向外走,毛孔也逐步開放。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涼侵襲,毛孔就自動閉合,體內的陽氣得不到發散,以致產生“陽氣郁”的現象,表現出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癥狀。所以立春后,我們應該采用一些方法來幫助體內陽氣發散,防止內熱產生。
適當地吃一些能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蒜等生發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氣疏泄。除此之外,春季常見的生發性食物莫過于芽菜和韭菜了。常見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黃帝內經》講,“春三月,此謂發陳”。發即發散,陳是陳舊之意。《黃帝內經》把植物發芽的狀態叫做發陳,是因為植物的嫩芽具有將植物陳積物質發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體陽氣發散不出,可借助這些芽的力量來發散。
芽菜的正確吃法以涼拌、煮湯為佳,這些吃法能體現它幼嫩、爽口的特點。綠豆芽和黃豆芽性寒涼,在做芽菜的時候,可適量放一些辛辣、芳香、發散的調料,如姜絲以中和其寒性。而綠豆芽寒性更重,易傷胃氣,脾胃虛寒和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不要多吃。而香椿芽好先用沸水焯燙5分鐘再涼拌。香椿不宜過多食用,否則易誘使痼疾復發,慢性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韭菜也屬于生發食物。韭菜辛溫補陽,有發汗解表、補肝陽的功能。如韭菜炒雞蛋可補肝腎、益氣血,韭菜與豬肝共炒,氣血不足者可以多吃。
韭菜雖好,也要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瀉和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食用。體內陰虛有熱和患有眼病、瘡瘍的人會加重病情,好不要吃韭菜。
春季可多吃芥菜、雞肝、鴨血、紅棗等溫性食物。由于青色主肝,可多吃菠菜、芹菜等綠色蔬菜以滋陰潤燥、舒肝養血。春季不要多吃油膩和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養陽忌靜宜動,春季萬物發陳,空氣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應該多去戶外鍛煉,不僅能怡情養性,還能使氣血通暢,郁滯之氣疏散,減少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