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些所謂的“綠豆療法”、“生茄子療法”大行其道,因此還造就了幾個以食療而著稱的“大師”。有關食療的事情,有幾個可怕的誤區蒙住了人們的眼睛。
誤區一:藥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藥物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它們的“效力”不一樣。
食物性質平和,其中含藥性成分少,這樣才可以作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種食品吃幾天就讓人感覺血脂、血壓明顯變化,這種東西能成年累月吃嗎?敢隨便多吃嗎?
事實上,越是“效用”明顯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對待,不能過量,不能吃錯了體質。而米、面、青菜、蘋果這樣的食品人人都能吃。
是因為它們性質平和,沒有那么強的“生理調節”作用。所謂飲食養生改善體質,通常都是長期食用才會明顯見效,而很少是三天兩天就有明顯效果。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和藥性成分的濃縮產品,它改變人體功能的“效力”就會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