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腳,是人體的另一個心臟。腳上有很多的穴位,在冬季,天氣寒冷,我們要多多泡腳,這樣就能去除體內的寒氣,這樣我們也就不會時常感覺到寒冷了。
泡腳也需選擇時間
俗話說“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時值秋冬季節,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通過泡腳來給身體“進補”,以求沒病防病、有病治病。
據古醫籍的記載,泡腳屬于外用療法,可起到暖身和補身的作用。
“腳底位置有七十多個反射區和穴位,同時還能作用到‘足三陰經’的肝、脾、腎經。”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學院的莊禮興主任介紹到,泡腳水至少高過小腿,藥物浸泡配合足底按摩效果會更好。
宜泡腳時間:午后、睡前、飯后
中醫有“秋收冬藏”之說,認為秋冬季節進補是好的時機,而泡腳,也是進補的方式。雖然全年均可泡腳,但秋冬泡腳更好。
“一般來說,中午12點至晚上泡腳佳,但也因人而異,看身體狀況來定。”莊禮興舉例說,需要養心安神促睡眠、調精神的,應在晚上9點后、睡覺前泡;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
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前者宜在飯后泡,后者宜在飯前空腹泡;對應生殖系統疾病如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等,建議在晚上9點左右泡腳;治療鼻炎、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選擇在飯后泡腳,泡至微微出汗的效果好。
注意:水溫約45℃、時間約20分鐘
不少人都會有一個誤區,認為泡腳水越燙越好,泡腳的時間越長越好,甚至泡到水變涼了才擦干腳。
莊禮興建議:泡腳水水溫好控制在45℃左右,泡腳時長以20分鐘左右佳,再根據病種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