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負性情緒可以影響人的免疫系統,導致人的抗病能力下降。
他們對口腔學一年級74名男女學生先后采集其在開學、開學后、緊張的考試期及暑期間的5次唾液標本結果顯示,所有學生唾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在考試期間均明顯地低于一般情況。
因此,可以解釋為學生在考試期間易患感冒的原因。
前蘇聯運動醫學家們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后也證實,當人的肉體負擔和心理負擔達到極限時,血液及其他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便趨于消失,并且持續幾周,直到緊張狀態完全解除,體內免疫球蛋白濃度才得以恢復正常,運動員在接受嚴格的體育訓練時,由于肉體上的負擔沉重、精神緊張也會導致免疫球蛋白的消失。
大量的醫學研究表明,情緒和精神創傷導致免疫力下降會成為癌細胞的活化劑,故他們易患癌癥。
那么,情緒如何影響癌癥的呢?
原來人體的抗癌衛士———經過胸腺處理后的T淋巴細胞是專司吞噬打擊與監視癌細胞之職,而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司令部”的胸腺的工作受到人體內各種酶、激素等因素的調節。
而酶、激素的新陳代謝又受到神經系統的制約和精神情緒的影響,如情緒不穩定出現激憤或抑郁、勢必使全身新陳代謝水平降低,免疫系統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陷。
一旦遭到癌細胞的侵襲,就會無力抵御。另外,長期的心理刺激,通過內分泌的改變及免疫功能的抑制而導致各種癌癥的發生。
處于悲憤狀態下的人,其血液中腎上腺素濃度較高。
精神緊張者、血液中的皮質類固醇明顯增多。這些改變都會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及消滅癌細胞的監視作用。
因此,人們在生活中要善于駕駛自己的感情,遇到不幸或令人煩惱的事應泰然處之,努力解脫抑郁或痛不欲生的厭世情緒,振作精神,保持體內環境,尤其是精神情緒的平衡,性格要豁達樂觀,生活要豐富多彩,這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