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保護腸胃忌“寒涼”
專家表示,秋冬季寒邪當令,若外感寒邪,易引起胃腸道疾病。要保護腸胃的健康,應少吃或不吃寒涼的食物,并注意添衣加被,避免染上風寒。“溫差大容易刺激腸胃和血管,再加上很多人秋冬暴飲暴食,腸胃疾病就容易發作”。
誘因:氣候變化和飲食欠科學
“年底到來了,工作壓力大,公司業務多,要么我請別人,要么別人請我,飯局常常有。”說起自己的胃病,王先生說,他剛結婚不久,又換了一個掙錢多的公司,負責市場營銷,為了開展業務,每周有好幾天都在應酬,應酬總少不了要喝酒,胃里都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酒。
王先生無奈地說,近來,三天兩頭跟客戶和朋友喝酒吃火鍋,結果這么一折騰,胃受不了了。昨晚,王先生和朋友一起吃了一頓重慶火鍋,夜里胃就燒得難受,還伴有隱痛,一整夜都睡不著覺。經診斷,王先生患的是淺表性胃炎,如不加注意,可能會造成胃穿孔。
“現在的上班族,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特別是時近年關,工作更是繁重,愛吃火鍋、暴飲暴食無節制,易造成胃、十二指腸壁血管痙攣,供血減少,促成胃病的發生。”
根據門診數據,進入冬季,胃病發病人數急劇上升,其中胃炎的患者較多,主要癥狀是腹飽悶感、噯氣、反酸、惡心、燒心、隱痛、食欲下降等。
“這是因為冷空氣不斷侵襲,氣溫降低,晝夜溫差懸殊。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使身體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
同時,秋冬時節人們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腸的負擔加重,功能紊亂。尤其是有些人在夏天不注意胃腸保養,暴飲暴食或冷熱混食,進入秋冬,更會引起胃腸功能下降。
其中,細菌性菌痢、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和腸道蛔蟲性腹瀉都是容易高發的疾病。”
調理:保護腸胃忌“涼”
“無論是胃或腸,秋冬都不喜歡寒涼的食物。”日常喝的飲料、牛奶,不要從冰箱里拿出來就喝,好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
小孩、老人的脾胃比較虛弱,冷飲、冷食應盡量避免,山竹、柚子以及白菜、蘿卜、芥菜等寒涼的果蔬也要少吃,改吃偏溫的食物,或炒菜時放點姜或辣椒、花椒、胡椒之類溫性食物,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功效。
專家表示,除了飲食避“涼”,還要注意防寒保暖,睡覺時特別要蓋好被子,防止肚臍受涼。經常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但飯后不宜立即運動,否則胃腸道里的血液減少,會影響消化。喜歡晨運的人要穿暖,小心著涼。
有胃灼熱疼痛、喜歡吃冷、大便干結、口干口苦的屬脾胃濕熱征型者,則適宜吃清熱的薏仁、冬瓜、石斛、木竹,或涼拌的魚腥草等,不建議常吃火鍋或羊肉、狗肉、人參等大溫大補的食物,以免腸道積熱引起便秘或濕熱腹瀉。
結語:盡管秋冬少吃涼食是基本要求,也要看具體的體質情況。有胃痛、特別怕冷、容易拉肚子,屬脾胃虛寒征型的人,應吃些有溫補作用的生姜煮紅糖水、胡椒煲豬肚湯暖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