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美白祛斑 走出誤區
東方女性歷來對肌膚崇尚“膚如雪,凝如脂”的至高境界,因此,美白祛斑化妝品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近年來,人們崇尚自然的美白效果,不再喜歡用厚厚的粉底來遮蓋面部的色素斑,于是對能抑制體內黑色素生成的美白祛斑產品有著迫切的市場需求。然而,普通的消費者畢竟不具備專業知識,對此類產品會有片面或曲解的認識。不少人因為追求美,往往卻付出了犧牲健康的代價或造成了嚴重的肌膚傷害,這就走進了美白祛斑的誤區。而這些誤區,又往往為一些急功近利的廠商所利用。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在此我們列舉以下消費陷阱,希望給想美白祛斑的朋友們敲響警鐘。
誤區一:消費者渴望快速祛斑,重治療、輕防護
面部色素斑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與人體內分泌失調、睡眠、心理因素、日曬、飲食等諸多因素有關。若要達到祛斑、美白目的,必須要內調外護、標本兼治,綜合治療、循序漸進。有些愛美人士輕信一些如“7天祛斑,永不反彈”等不科學的宣傳,追求立竿見影,“療效”神速,重效果而輕防護,而事實上,快速的祛斑美白效果只是一種假象,對皮膚及身心健康均有害處
于是,一些廠商就在祛斑霜中添加國家禁止使用的有毒物質――汞或汞的化合物,來“滿足”消費者需求并牟取利益。某些美容院,為了爭搶顧客,迎合顧客快速祛斑美白的需求,則在面膜粉中添加“漂白粉”等,更有甚者在膏霜中添加瑩光增白劑。含以上化工原料的化妝品被消費者使用后可引起皮炎、過敏,長時間應用還會導致色素沉著甚至皮膚癌。
誤區二:廠商受利益驅使,急功近利,無視法律
國家衛生部1999年12月1日實施的《化妝品衛生規范》中,對微生物數量、有毒物質限量、原料中的禁用物質等都做了詳盡的規定和要求,如汞的含量不過超過1mg/kg。如果汞的含量嚴重超標,說明存在人為添加的情況,目前,在某些祛斑產品中已查出含汞量高達國家標準的6.7萬倍。高含量的汞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健康殺手,人若長期使用含汞的制劑,不僅會引起皮膚過敏、損傷皮膚,而且會經皮膚吸收后,形成慢性中毒癥,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等。汞及化合物還可通過胎盤和乳汁進入胎兒和嬰兒體內,影響下一代的生理健康。
而出于利益驅使,一些廠商無視國家法規,在化妝品中加入大量違禁物質,傷害了消費者。廠商應該有什么行業操守呢?由于色素斑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分辨色素斑的種類和癥狀,單憑表面現象,頭疼治頭,腳疼治腳,重祛斑快速效果,輕反彈(復發)后期防護,勢必導致治療失敗;應該辯證施治,因皮膚色素的類別、性質,內外結合、養護結合、治防一體、標本兼治。
誤區三:企業無視產品研發及科研投入,沒有長線經營意識
要想達到美白祛斑的目的,必須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如何防止或減少色素的生成,二是如何促使生成的色素排泄出體外。研究表明,要達到真正的祛斑美白,必須采用綜合抑制的方法。如將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甘草提取物(甘草黃酮)、胎盤低溫提取液、SOD復合酶等復合配方添加于化妝品;在配制美白護膚品時,UVA和UVB兩波段防曬劑是必須添加的成分。黑色素細胞外抑制劑則有內皮素拮抗劑、角質溶解劑,能使角質蛋白分散,角質松解,回事表皮細胞更新,促使皮膚表面的黑素顆粒脫落。同時,除了內在的病因去除、相應藥物內服治本外,配合治標的外用藥物(護膚品)也不可忽視,在外用藥物(護膚品)的配方中,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美白劑復配,以達到多種酶的抑制。
如前所述,美白祛斑是一個綜合調理過程,只有真正致力于相關產品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也才能真正使企業獲得長遠的發展。
結語:誰不希望自己一白再白?可是,每個人的肌膚對美白的訴求其實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求白,本著“神農試百草”的精神讓自己的臉變作試驗田,那么,小心美白不成反倒毀了肌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