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腸胃功能失調: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的穴道
現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腸胃功能失調的毛病,雖不是大病,但癥狀發作時相當惱人。
按摩方法:脹氣令人坐臥難安,按壓內關穴及天樞穴有助消除脹氣。內關穴在手腕橫格紋以上距三指處,以大拇指用力按壓,不適感會逐漸消失。而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邊2寸(約3指)處,可促進腸胃蠕動。
便秘時,以指尖按壓中脘穴(肚臍正上方4寸處)、孔(肘橫紋下4寸處)、天樞穴、合谷穴,都有助腸胃收縮。或者依照升結腸(右腹部從下往上)、橫結腸(肚臍上方由右到左)降結腸(左腹部從上往下)順時針方向搓揉,會按到腹部促進腸胃蠕動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別急著吞胃藥,按摩或熱敷足三里(膝關節下方3寸)、按壓中脘穴、天樞穴都能減輕疼痛。至于平時腸胃功能的保養,可按摩脾經和足三里穴,強化腸胃功能,脾經為足部大拇趾外側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輕壓或熱敷5~10分鐘。
六、生理期不適:三陰交能止痛去寒
不少女性飽受經期紊亂、經量過多、經痛的折磨,有些人甚至要吃止痛藥才能減輕疼痛。
按摩方法:經痛時試試看刺激行間穴、三陰交。行間穴位于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解除肝氣郁滯之害。
而位于腳外踝上方距離4指寬、在小腿脛骨內側的三陰交,是脾、肝、腎三經經過的交點,經期間單純只有腹痛的人,應該是寒氣太重、凝結小腹,刺激三陰交可以去除體內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擾,可以試試按摩足部太溪(補腎陰,位于內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點)、足三里(補氣)、等穴道,均可解決生理周期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