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換上它的話基本上會很難受,那么怎么樣能夠根治它呢?接下來小編為您介紹一些食療方法,與一些預防腳氣與治療時候的一些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
治療腳氣的食療方法
對于腳氣的治療可以采用內服外用相結合的治療方法達到治療腳氣的目的,同時患有腳氣的患者還可以進行食療的方法進行腳氣的輔助治療,那么哪些食療方法可以達到治療腳氣的目的呢?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的了解一下相關的內容。
(1)鮮海帶120g,干品減半,即60g,米醋適量。將海帶洗凈,先蒸一下,然后放入鍋內,加適量米醋,置文火上煮。海帶熟后即可服用。
此方適用于腳氣病、水腫、頸淋巴結核、單純性甲狀腺腫等癥,有軟堅、利水、消腫的功效。
(2)紫菜(干品)15g,瘦豬肉100g,香油、鹽、味精適量。將紫菜浸泡后洗凈,瘦豬肉洗凈切片,兩者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置文火上燉煮。豬肉熟后,加油、鹽、味精調味即可服食。
此方適用于甲狀腺腫大、頸淋巴結核、腳氣病等癥,有清熱、化痰、軟堅的功效。
治療腳氣的食療方法:以上介紹的兩種方法希望對腳氣的治療有所幫助,同時在腳氣的治療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保潔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治療腳氣的目的。
中藥方法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后撒于患處。適用于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后,于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后足浴5—10分鐘,每日2次,每天1劑,連續5—10天。
(5)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5—天。
(6)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藥水煎取汁,而后將藥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7)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藥烘干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鐘,7日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8)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術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穗、枯礬各1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白4枚。上藥加水約3000毫升煮沸,待溫時將雙腳浸泡在溫液中lO—15分鐘,每日2次,一般用藥4-5劑即可。草本腳氣王治療腳氣!
小貼士:
腳氣不適宜吃什么?
【南瓜】
民間多視之為“發物”。明。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腳氣。”《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腳氣,于此屬不宜。”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雞蛋】
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鴨肉】
根據前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多吃鴨肉。如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飲食須知》亦云:“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患腳氣之人忌食之。”
【甜瓜】
根據古代醫家經驗,患有腳氣病者應當忌吃甜瓜。如《孫真人食忌》中早有記載:“患腳氣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說:“凡虛寒多濕,……腳氣,皆忌食。”
【荸薺】
又稱烏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腳氣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醫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指出:“烏芋,蓋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氣勿食,食則令人每患腳氣。”
此外,腳氣病患者還應忌吃大蒜、莼菜、蠶蛹、蝦子、螃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