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選擇中成藥補益是治療疾病和強身的重要手段,但切不可濫用。老中醫建議大家,要根據自身體質和人體氣、血、陰、陽偏盛偏衰的程度,正確選用中成藥。
1、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進補的中成藥,旨在增強機體的活動能力,尤其是肺脾二臟的功能,故適用于肺氣虛、脾氣虛者。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肺氣則少氣懶言,動則氣喘,易出虛汗,且易感冒。脾氣虛則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甚至浮腫、脫肛或臟器下垂。脾肺氣虛均可表現為四肢無力,易于疲倦,舌質淡、苔薄白、脈無力等。
氣虛證常見于各種慢性疾病中。凡中醫辯證為氣虛者,無論何種疾病,均可選用四君子丸,每次9g,每日3次;黃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補中益氣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參苓白術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2、血虛體質:
中醫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發為血之余,故血虛證與心、肝、脾、三臟關系密切,且腎主骨、藏精、精血可以互生,故血虛證與腎也有一定關系。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目暈眩,心悸不寐、失眠多夢心臟婦女月經后期,量少色淡、甚或經閉等。
血虛證常見于各種貧血、血液病、晚期癌癥及慢慢消耗性疾病中。可選用當歸補血膏,每次10ml,每日3次;復方阿膠漿,每次10ml,每日3次;桂圓膏,每次10ml,每日3次。
3、氣血雙虛體質:
中醫認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虛可以血虛,血虛無以載氣,氣將飄浮不定而無所歸,所以臨床見氣血兩虛的病癥,即可具氣虛所致的食欲不振、爪甲蒼白,心悸失眠等。
氣血兩虛證可見于多種慢性疾病。可選用八珍膏,每次10ml,每日3次;參芪阿膠漿,每次10ml,每日3次;阿膠當歸合劑,每次10ml,每日3次;歸脾膏,每次1支,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