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火”的人,要多養陰和滋陰
為了防止“上火”,可適當多吃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敵。可選擇的苦味食物有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清熱潤腸等多種醫療和保健功能。
冬季可多食白木耳、梨子、百合、荸薺。中醫認為,好選擇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屬性偏涼的食物,比如,可在進補的熱性食物中添加點甘草、茯苓等涼性藥材來減少熱性,避免進補后體質過于燥熱。平時的飲食中,也可以選用涼性食物,如兔肉、鴨肉、雞蛋、海帶、海參、蜂蜜、芝麻、銀耳、蓮子、百合、白蘿卜、大白菜、菠菜、冬筍、香蕉、生梨、蘋果等。冬季很多人喜歡燉牛肉,好在其中加點蘿卜。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溫燥”可以調劑平衡,不僅補氣,還能消食。
根據癥狀選擇降火食物
嘴唇干裂:取黃瓜200克、獼猴桃30克、涼開水200毫升、蜂蜜兩小匙。黃瓜切成小塊,獼猴桃去皮切塊,一起放入榨汁機,加入涼開水攪拌,倒出加入蜂蜜于餐前一小時飲用。黃瓜性甘涼,能入脾胃經,清熱解毒,利水。可治療身熱、煩渴、咽喉腫痛。而獼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腎和胃經,功能解熱止渴,所以二者合用能潤口唇。其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紅柿、柚子等。
皮膚干癢:取紅薯300克、黃瓜100克、蔥段、蒜末適量。紅薯、乳瓜切成塊;油四成熱時放入蒜末、蔥段,倒入紅薯塊煸炒五成熟時再放入黃瓜炒勻,加入適量清水、鹽、雞精,湯汁收干即可。紅薯含有較高的胡蘿卜素和鈣、磷及鐵等,其性甘平無毒,能補虛健脾強腎,而嫩黃瓜含維生素C較高,所以對皮膚有一定的好處。
頭發干枯:取蜜棗250克、核桃仁100克、白糖適量。將蜜棗去核,洗凈,瀝干水分;與核桃仁、白糖一起下鍋小火燉煮;待湯羹黏稠、核桃綿軟即可。核桃性甘溫,能入腎肝肺經,潤腸通便,又能補血黑須發、久服可以讓皮膚細膩光滑。而蜜棗能補肺潤燥,所以對頭發好處較多。
咽喉腫痛:取生梨,用榨汁機榨成梨汁,加入適量蜂蜜,以文火熬制成膏。每日一匙,能清熱去火、生津潤喉。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腸經,能潤腸通便,補肺潤喉,又能解毒。梨甘微酸涼,入肺脾經,能治口渴咳嗽便秘。所以二者放在一起熬膏可以起到潤喉的作用。
鼻子出血:西米(西谷米)洗凈后,倒入沸水中;煮到西米半透明,把西米和熱水隔開;再煮一鍋沸水,將煮到半透明的西米倒入沸水中煮,直到全透明,將沸水都倒去;煮一小鍋牛奶并加少許糖;將西米倒進牛奶中煮至開鍋;將煮好的西米牛奶晾涼,加入水果丁,即可。也可采用一些清涼的水果如梨、橘子、蘋果、獼猴桃、香蕉清解燥熱,加上西米和牛奶補養脾胃,是冬季調理的好方法。吃性冷的食物,如蘿卜、蓮子、松花蛋等可有效緩解鼻子出血。
便秘:糾正便秘應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含高纖維素的豆類和薯類,多吃新鮮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梨、草莓等。主食宜以糙米、麥類為主,宜多吃產氣食物,如豆類、紅薯、土豆等,以促進腸蠕動。宜多吃富含粗纖維的蔬菜,如南瓜、芹菜等。多吃芝麻、花生、核桃等,可潤腸通便。其他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品有,蘑菇、銀耳、蜂蜜、松子等,這些食品還能滋補、美容。
清晨宜空腹飲溫開水,平時多喝湯、菜湯、豆漿、果汁等。多飲水(白天至少飲1500毫升)也是通便不可缺少的。宜多進食些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粗糧、雜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