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沒有病痛和不適,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認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其實不然,沒發現不代表沒有,等到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很多疾病的潛伏期都很長,讓人一時察覺不到。各人的健康觀念不一樣,下面介紹一下,現代健康觀和中醫學中的健康觀。
現代健康觀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心理因素對于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在重視生理健康的同時,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那種“無病即健康”的傳統健康觀日漸為人們所拋棄,新的健康觀應運而生。
現代健康觀是從全方位的角度積極地詮釋健康的。世界衛生組織1948年在其憲章序言中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美狀態”。1978年9月,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在《阿拉木圖宣言》中又進一步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及體質強壯,而且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充滿狀態”。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把健康定義擴充為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人不僅僅是一個生物體,而且是有復雜心理活動、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完整的人。健康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一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處于完滿狀態,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還有一種三維健康觀,就是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者體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完滿狀態三個方面。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會適應的完滿狀態這三個方面,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對健康的認識,要逐漸由單一的到多維的,這是一個認識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