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骨折是生活中常見的病,尤其是當運動的時候,不小心摔跤可能導致骨折。那么當骨折的時候,吃些什么能夠幫助骨折患者痊愈的快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治愈骨折餓一些食療方法,希望能夠幫助骨折患者早日康復。
骨折急救五原則以及處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則
骨折通常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大類。閉合性骨折指皮膚軟組織相對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連通;開放性骨折則是指骨折處有傷口,骨折端已與外界連通。全身各個部位都可發生骨折,但常見的還是四肢骨折。一旦懷疑有骨折,應盡量減少患處的活動,轉送時盡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個原則。
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于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扎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布包扎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污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污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后再包扎、固定。
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于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準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后,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藥。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劑,如嗎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注射嗎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后,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適當的活動。
保守復位法
1.手摸心會:所謂手摸心會就相當于古代的望、聞、問、切,憑借多年的行醫經驗,在手摸的過程中,通過x光片示意圖,找準骨骼的移位方向。這一手法主要是對骨折情況做大概分析。
2.拔伸牽引:骨折程度有成角度骨折或者骨頭斷開的兩種情況,拔伸牽引是通過肌肉的拉力,將骨骼拉開,進行骨骼間的復合。它的主要作用是對抗肌肉的力量矯正骨端的重疊移位恢復肢體的長度。
3.旋轉回繞:由于外作用力導致骨頭斷開,斷開后的骨頭由于肌肉的拉力重新拉回,造成的骨頭回繞錯位,這種骨折很難恢復原位,斷開的骨端無法直接牽引拉回,這時需要利用肌肉的拉力同時向相反方向旋轉拉伸,使其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這一手法主要解決的是骨折斷端間的旋轉和背向移位。
4.屈伸收展:針對的是骨頭彎曲的骨折狀況,根據角度的大小進行調節。主要解決骨折斷端間的成角移位。
5.成角折頂:骨頭斷開后受肌肉的拉力在骨折面成角度的重疊在一起,這種骨折通過普通的拉伸,難以對正,這時需要通過折頂來解決殘余骨斷面的重疊移位。成角折頂主要解決骨折斷端橫斷或帶有鋸齒的骨折。
6.端擠提按:主要解決的是骨折的側方移位。
7.夾擠分骨:依據不同成角度的骨折采用或夾或擠的方式,使其骨斷面重合。主要適用于小腿骨折及前臂骨折。
8.搖擺觸碰:骨折復位后,骨骼之間有間隙,通過上下搖擺使骨骼間的間隙達到小,這樣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主要解決骨折復位后的間隙,使骨折斷端的間隙達到緊密程度,使斷端面接觸的緊。
9.對扣捏合:如跟骨的骨折有多塊,依據以上的方法將骨塊對正到一起,其它的骨碎塊就需要用這種捏合的方式進行修補。主要用于矯正粉碎性骨折及分叉性骨折。
10.按摩推拿:完成整個的骨頭復位后,進行捋骨順筋,將扭曲的肌肉、肌腱等進行后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