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國醫學的一段故事
微循環對大家可能還是一個陌生的問題,我先從一件掌故和一般認識方面談談。祖國醫學以傳統的陰陽學說對立統一即“合二而一,一分為二”,從宏觀世界認識事物本質與規律。創設了“臟腑學說”和“經絡理論”為根據的辯證施治方法。這是一個以內因為根據,外因為條件的醫學理論,有無可批駁的地位和領域,在醫學上獨放著奇光異彩。
建國初期,約半個世紀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應用傳統醫學“氣血相和”的道理對小兒腦炎不治身死的情況進行發掘整理,發現有一味中藥叫山莨菪的,用來治療微循環閉鎖能使患兒起死回生,獲得治愈,并進一步從山莨菪中浸液提煉成針劑應用于治療。到七十年代該院修瑞娟醫師奉派出席微循環國際會議,她將我國的研究成果和山莨菪針劑在大會上作了學術報告,并當眾以山莨菪針劑挽救了一位美國腦炎患兒的生命,當時轟動了國際醫學界,把中藥山莨菪視若仙丹妙藥,并由此修瑞娟醫師被任命為美國國際微循環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大弘揚了祖國醫學的雄風。這說明微循環是生命之源,不論在患病中或者在平時都必須正常運轉。但如何在平時生活中有效撥動,是一個十足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