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少吃刺激性、含糖多的食物,尤其是冰凍過的食物要少吃。
對于冰凍食物,不少人認為可以放心食用,理由是細菌會被凍死。其實不然,大多數細菌雖然在低溫狀態下代謝減慢,但并不會死亡,只要遇到合適的溫度,就能恢復生長繁殖。還有的細菌喜好低溫環境,在低溫下會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食品變質。
特別是冷飲和雪糕等夏季常見的冰凍食物,飲食安全更應注意。因為冷飲和雪糕是由大量的蛋、奶制成的,而蛋類和奶制品是細菌繁殖的溫床,一旦生產過程中控制不嚴,未能充分殺菌或受到污染,細菌會迅速繁殖。人若吃了含有這些細菌污染的食物,就會出現腹瀉、頭暈等反應,甚至引發腸胃炎和痢疾。
4.一些屬于易發散的食物,有些人也不適合吃,比如香椿芽易助火,生瘡和脾氣急的人要少吃。
張教授這里所說的易發散食物,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物”,專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者以及與患有相關疾病的人才會誘使發病。
例如:雞、蛋類、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
魚、蝦、蟹類含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機體變態反應,誘發皮膚病。
健康回音壁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飲食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比如吃飯時細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以利于消化吸收;
吃飯時要專心,不要一邊 吃飯,一邊想其他事情,或看書、看電視,既影響食欲,又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才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如果情緒過于激動,興奮、憤怒等,勉強進食,會引起胃部的脹滿,甚至疼痛;飯后不要躺臥和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