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貧血的具體分類
因發病原因多樣,其表現也不盡相同。
1.營養不良性貧血
多見于飲食失調或長期腹瀉的患者。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發干枯脫落等一般貧血癥狀外,還可伴發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營養不良性貧血的防治關鍵是調整膳食營養結構、科學進餐。如早餐能攝取足夠的高熱量優質蛋白,如豆漿、雞蛋、牛奶等;中餐能從菜肴中廣泛攝取各種營養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紫菜頭、胡蘿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腸炎、潰瘍病應積極治療,以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2.缺鐵性貧血
此種貧血在女性中為多見,鐵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鐵是貧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鉤蟲感染、胃腸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痔瘡出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鐵性貧血。其表現與營養不良性貧血差不多,可通過測驗頭發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鑒別。
治療缺鐵性貧血可用硫酸亞鐵或10%枸檬酸鐵銨5—20毫升,每日服3次。同時還需同服維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進鐵的吸收。貧血癥狀消失后,為鞏固療效還需繼續服藥1—2個月。這種貧血的病人,應常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菠菜、紫菜頭、動物肝、動物血及山檀等。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3.失血性貧血
多見于各種急性大出血之后,如婦女嚴重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崩)、性交創傷大出血及產后大出血;支氣管擴張或肺腫瘤的大咯血;潰瘍病或肝病所致的食道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嘔血等。搶救不及時,常可因失血過多而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治療應針對出血的原因先予以止血和輸血,然后治療原發病。重要的治療措施是迅速輸入全血、血漿、右旋糖酐和生理鹽水等,以補充血量和搶救休克狀態。緩解后應及早給予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飲食,并服用鐵制劑,以保證細胞的生長。為防范失血性貧血,應積極治療婦科、內科等原發病,注意新婚保健,防止各種意外創傷。
4.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系因骨髓造血機能發生障礙所引起的貧血。其發生原因與接觸某些有害物質及服用某些藥物有關,如苯、砷、碘胺類、氯霉素藥物及放射線等。一些器質性病變如結核病、肝腎疾病、白血病等,常可并發再障。這種貧血病人除有一般貧血癥狀外,常有皮下或粘膜出血現象,還有畏寒和發燒等癥狀。
再障的治療一般以中草藥和睪丸素為主,也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如療效不佳可改用氯化鈷口服。仍無效則考慮做脾切除,術后繼續保守治療。預防再障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有病情變化及早請醫生調治,不要濫用消炎藥,及時治療肝腎病、結核病等慢性病。
5.溶血性貧血
多見于某些感染、藥物中毒或食用蠶豆所致。患者常呈現貧血逐漸加重現象,并伴有黃值和血紅蛋白尿。可根據病史和化驗檢查做出確切診斷。
溶血性貧血的防治較復雜。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抗感染治療,使用硫唑嘌呤抑制免疫性藥物治療,輸血和行脾切除等治療,但都需在醫院確診后,由醫生制定治療方案。
6.海洋性貧血
這是一種遺傳性貧血,因其初在地中海地區發現,因而又稱為“地中海貧血”。由于此病程度輕重不一,其癥狀表現也不一樣。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反應遲鈍、疲乏無力、腹瀉、反復發燒和肝脾腫大,病程后期多有嚴重的心臟并發癥。
因這種貧血系胚胎遺傳,嬰兒出生后生長發育緩慢,至青春期可發生突然死亡,故已引起世界臨海國家的矚目。我國廣東、廣西沿海地區為海洋性貧血的高發地區之一。脾切除后可減少溶血反應,治療以輸血和牌切除為佳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