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應該如何預防
1. 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吃東西
嬰兒吃東西是因為他們感覺饑餓,而且在吃飽后就會停下來。但是,通常父母卻習慣把嬰兒哭泣的原因歸結為他餓了,需要吃東西。所以當小孩摔跤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或是表現不錯時(比如考試取得好成績),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一些好吃的零食來作為鼓勵,而這時吃東西的習慣把“餓”這個基本的生理需要歪曲了。食物自然而然成了一種安慰品,一種良好表現的獎勵。久而久之,對于成人來說,在感覺有壓力的時候、無聊的時候、高興的時候,不管自己是不是餓,都會潛意識地想吃東西。盡管身體的這種行為我們很難改變,但是當你意識到了這一點,相信下次你會三思而后“食”的。
2. 了解自己暴飲暴食的動機。
將自己一周計劃外的飲食都記錄下來,看看自己在辦公室、電視機前、看雜志時都吃了些什么。然后把你的記錄分成四欄:
A.時間,記錄什么時間你想吃東西。許多人都會發現自己在一段特定的時間里特別想吃東西。比如在下班前、上床睡覺前等。
B.地點和人。記錄下在哪兒、習慣和誰一塊吃東西。比如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是不是習慣站在冰箱旁邊吃東西;在和朋友通完電話以后,你會不會自然地拿起一包薯片。
C.記錄你吃的食物和數量。
D.情緒一欄記錄下自己的感覺
假如你說不出自己的感覺,那就回憶一下你在著急吃東西之前的想法或者發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因為一個電話或者電視里的一首歌改變了你的心情等等,把這些都歸結到情緒一欄中。然后再利用這些信息,歸納出容易使你暴飲暴食的地點和環境,下次再遇到相同的情況時,你就會有所準備。當然,這需要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當你在辦公室里,原本環境就很緊張,卻又容易接觸到同事的糖果,所以當你認識到了這一點,以后就盡量不要去擺滿糖果的同事的辦公桌前,可以在貼紙上畫一個糖果,貼在自己的電腦旁,提醒自己不要無意地吃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