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治療很關鍵
目前,人們對于自身精神健康的關注相對比較缺乏。當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時,并不能及時意識到可能是抑郁障礙,也很少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姜濤主任指出,早期心理疏導是預防抑郁癥的關鍵。有一部分抑郁,如輕度抑郁僅僅是一個心理障礙,通過一些心理簡單的疏導,比如體育治療、音樂治療就可以緩解。但是達到病理性的改變,就必須通過生物性治療,必須要吃藥,如果還是干扛著不接受治療,病情惡化就可能對生活、工作造成影響,甚至出現自殺情況。
鑒于抑郁癥是高復發疾病,姜濤主任指出,抑郁癥的治療需嚴格聽從醫囑,切不可隨意停藥。據調查,抑郁癥患者的首次復發率為50%;發作兩次的患者復發率為75%;而發作三次以上者,復發率高達90%,而且復發次數越多,治療難度就越大。抑郁情況不同,復發概率會有所不同,但是經常性的外界刺激會增加復發風險。同時,姜濤主任提醒:“維持治療對預防抑郁癥的復發很重要,大部分病人一年內如果不治療就會出現復發。”
很多人對抗抑郁藥物的副作用心存擔憂而不敢用藥,對此,姜濤主任解釋道:“如今,抗抑郁藥物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副作用很小。有些抑郁藥甚至比抗生素、感冒藥的副作用還要小。人們敢吃感冒藥和抗生素,卻不接受抗抑郁藥,完全是由于對抗抑郁藥物的不了解。”
關愛可成為一劑良方
一般患有抑郁癥的患者,由于“病恥感”而不愿意配合到醫院就診,因此社會力量也成了抑郁癥患者的重要幫手。患抑郁癥的誘因很多,社交環境也是其中的一個。因此,抑郁癥患者特別需要身邊的朋友或家人幫助樹立生活信心。今年8月底舉辦的“愛路線”項目,就是這樣的慈善關愛項目。它不僅攜手全國各地精神科醫生走進廣西,傳播精神衛生知識,也激活了參與活動的醫務人員關愛的動力。姜主任呼吁公眾,主動加入這類慈善公益活動,激活大家的內在的精神動力,相互關心和幫助。“人的心理的創傷不是一兩個禮拜短時間可以修復的,這類公益活動對抑郁癥患者回歸社會,找回愛的動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