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心腦血管病罪魁禍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嚴重危害現代人的健康。其中高血壓常見,今天我們就談談利用傳統的中醫偏方、食療等方法如何有效地降低血壓。
關于高血壓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臨床上很多高血壓病人特別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的伴有高血壓。
高血壓(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并出現相應的后果。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張壓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縮壓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12.1-12.5kPa)之間,為臨界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壓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僅一次血壓升高者尚不能確診,但需隨訪觀察。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004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超過1.6億。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數增加約7 000多萬人。
1998年,我國腦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農村居首位。全國每年死亡超過100萬,存活的患者約500萬~600萬,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而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同時,血壓升高還是多種疾病的導火索,會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腎臟疾患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壓患者并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高血壓又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我國各級政府對于高血壓病的防治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自20世紀50年代起,衛生部及中國醫學科學院曾組織了三次全國性高血壓普查。60年代末,相關研究人員開始在國家的支持下開展以社區為基礎的高血壓防治項目和相關疾病的監測活動。1987年,衛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國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領導小組,并設立了辦公室,制訂了防治研究的10年規劃。自90年代以來,則更加重視高血壓的群體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國心腦血管病社區人群防治1996~2010年規劃》。1997年起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以高血壓防治為重要內容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治示范點。1998年,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決定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防治高血壓宣傳活動的高潮。